更新时间:2023年11月13日 编辑:党委宣传部 访问:0
戴上VR眼镜,化身为红军战士,与战友一起穿草地、过泥潭、爬雪山,走上长征路……
当这些场景如3D影片一般浮现在眼前时,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这正是篮球即时比分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爆款”思政课的体验内容,同学们通过VR眼镜便可以沉浸式体验红军战士爬雪山和过草地的艰难险阻。
VR体验式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
为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增强教学实效性,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相统一”为引领,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了思政VR体验式教学,上课持续周次自第九周至第十四周,覆盖全校区23级本科专业66个班级,进行教学人次多达3000余次。
“有点刺激!”“好有意思!”乍一听这些词语,你可能以为是在描述惊心动魄的过山车,其实这正是经管学子在思政VR体验课上的真实感受。
此次体验式教学过程包括教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体验VR技术、讨论分享所思所悟三个环节。教师结合VR仿真资源的播放,通过讲述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伟大建党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精神传承,使学生能够通过VR眼镜的全景技术身临其境,深刻体会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底蕴和丰富内涵。
VR仿真资源涵盖“四史”系列、建党100周年系列、廉洁教育系列,共计12个线上展馆、数十个主题内容。通过VR播控平台,几十台VR一体机同时运行,令人瞬间进入“虚拟世界”。当点击“红军爬雪山”这一主题时,映入眼帘的是漫天风雪,转动VR一体机就能看到身边有几名红军艰难地搀扶着战友前行。伴着耳畔传来的风雪声,同学们不禁举起双臂向前迈进。
这样的VR体验式教学新模式有助于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为同学们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VR学习体验,通过角色代入拉近了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距离,在沉浸式教学过程中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鲜活起来。
“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的互动中”,《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主任李依繁表示,VR资源作为我们思政课程的辅助教学手段真正使思政课程内容活了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可,把篮球即时比分党建书屋的VR资源综合融入到各门思政课程成为了今后思政课程“铸魂育人”的重要抓手以及课改方向。
课后,来自23本科人工智能班的同学这样说道:“作为第一批VR课程的新生,内心难以压抑激动,怀揣着好奇和兴奋与老师一同进入了‘专用’教室。在主题为‘红军长征’的课堂上,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体验‘翻雪山’和‘过草地’,并对红军长征精神展开了激烈讨论。这堂课让我感受颇深,让我认识到革命先烈们为了理想和信仰,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用血肉之躯谱写了新中国的光辉篇章。随着时间推移,课程主题也慢慢升华,使我热泪盈眶,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今后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坚定信仰,勇敢担当,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这一重要论述精准诠释了思政课的本质特征。VR技术以其自身优势有效地拓展了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思政教学的方式,利用VR技术沉浸感、交互性强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可交互、沉浸式的三维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所感悟,产生共鸣,从而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教育实效。
在今后的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将充分利用网络思政教育资源和虚拟仿真技术,将思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着力推动形成一系列形式多样、效果良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同时,还将持续聚焦“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进一步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不断创新思政课教学模式,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全面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文字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图片来源:校融媒体中心摄影部